2025年全国科普月吉林省重点活动—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科普阅读活动首场启幕
9月6日上午9:30分,随着吉林省图书馆报告厅内掌声响起,2025年全国科普周吉林省重点活动——“阅见科普·智启九州”科普阅读交流首场活动正式启幕。本次活动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、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联合主办,吉林省图书馆、吉林省出版集团联办,以建筑遗产的可读性为主题,邀请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东北区分主编杨宇作《砖石书写春秋——长春建筑遗产的历史回响》主旨报告,吸引来群众代表近200人到场,线上直播浏览量突破2万人次。
科普开讲:把建筑“读”成故事
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东北区分主编杨宇教授,用60分钟的主旨报告《砖石书写春秋——长春建筑遗产的历史回响》,带领线上线下观众穿越百年。他从“新民大街为什么一夜出圈”破题,以200余幅独家航拍、测绘手稿、1935年地下室结构图,首次公开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“防震、防空、防泄密”的三重设计细节,并现场拆解长春地质宫屋顶脊兽的“北斗七星”布局暗码。杨宇将长春近代建筑划分为“殖民折衷(1900—1945)”“现代转型(1945—1978)”“新中国成长(1978—2000)”三条时间带,提出“建筑是殖民的铁证、民族复兴的容器、共和国城市规划的试验田”的三重价值模型,让“高冷”学术瞬间“落地”。“现场观众听完想立刻去街上看看那些老建筑,它们像刚被点亮的灯。”
集章打卡:让科普阅读“触手可及”
科普阅读活动讲座部分结束后,主办方发布“长春建筑遗产阅读护照”和限定科普印章,设置多个历史建筑打卡点,可在任意点位扫码听故事、盖印章、领读本。打卡活动将持续整个科普月,预计接待市民4.5万人次。现场还设置历史建筑科普书展,吸引观众驻足打卡,让历史建筑从‘标本’变成‘生活’,让科普阅读发生在所有人的身边。
阅读城市记忆,点亮科普之光
“建筑遗产不是冰冷的石头,而是有温度的科普载体。”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呼吁,更多科技工作者、文化学者、青少年加入城市科普阅读的队伍中来,用科学精神守护历史,用创新表达激活记忆。据悉,“阅见科普·智启九州”系列活动还将在科普月内持续开展多场科普阅读活动,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注入科普文化新动能。